从目前看,无论是车企主导的车联网、终端厂商主导的车联网、独立的服务提供商主导的车联网、保险公司主导的车联网,还是电信运营商主导的车联网,所遇到的瓶颈基本一样,都没有解决车联网行业矛盾的普遍性。
单从管道的角度分析,目前三大运营商的网络覆盖情况可以满足车联网用户的需求吗?
当前的网络覆盖,还不能满足车联网的需求,消费者也无法享受流畅的体验。三大运营商在开卡、资费等各个环节有没有针对车联网的特殊情况推出成熟的服务体系?答案都是否定的。对于增量市场,车辆在销售的时候要给客户演示车联网设备,那么就需要装SIM卡,4S店需要完成客户的登记,并完成资费介绍,帮客户选卡,完成卡的激活。
试问全国26000家4S店,有那个店有这样的服务呢?对于存量市场,整个过程和4S店一样,又有哪些汽车用品经销商、维修场站可以提供类似的服务呢?或许有人觉得应该参照手机的销售模式。
消费者买手机的时候如果是换手机,自己手上有卡,拿到手机直接可以体验,如果没卡,手机卖场可以完成这样的服务。汽车用品的销售渠道目前并没有这样的服务,况且车联网终端和手机还是有区别,消费者希望能得到更专业的指导,如果不能在现场完成设备的联调,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会大打折扣。另外,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年代,车主本身已经有一张或多张SIM卡了,如果车联网终端还要一张卡,车主是有抵触的,说服车主的办法就是给现有的卡开副卡。
到目前为止,还有运营商没有很好的解决副卡的问题,没有解决空中放号的问题,势必会影响车联网的发展。
以上关于终端开卡的问题,只是表面现象,更重要的是目前对于同一厂商、同一车型的终端只能支持某一家运营商的制式,而车主的手机未必和终端的通讯制式相同,这样一来,增加了终端推广的难度。另外,车主每天用车的平均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,车主也不可能每天都在车上,因此很难让车主为终端单独开卡,并且终端增加了通讯模块势必增加硬件成本及通讯成本,进一步增加了推广的难度。
本文由车载终端整理,本文不代表本站观点,转载注明:http://www.chainway.cn
第一时间获取我们的新产品、活动及新闻信息。